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科研成果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大熊猫寄生虫病简介
分享到:
时间:2017-10-25来源: 浏览次数:6856

 大熊猫寄生虫病简介

东北林业大学 张长胜

    大熊猫的寄生虫病已有57年的研究历史。最开始为1939 Mcintosh 发表的名为熊猫蛔虫新种的论文,接着Liu1941年在四川松藩大熊猫体内检获犬钩口线虫,1975Fain等报道了熊猫食皮螨新种。1983年夏季以后,华桔竹和冷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这些植物是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造成了大熊猫的食源危机,使大熊猫濒临灭绝之灾。为此,我国政府和人民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抢救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进展。野生动物科学工作者也对大熊猫的寄生虫及其病害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至今在大熊猫体内外共发现24种寄生虫,其中线虫5种、吸虫1种、肉孢子虫1种、蜱12种、螨3种、蚤2种。大熊猫体内寄生虫病包括大熊猫蛔虫病、槽盘吸虫病、线虫病和肉孢子虫病。赖从龙等1993)2680份大熊猫粪便中查出熊猫蛔虫感染率为56.15%, 熊弓蛔虫感染率为4.51% ,鹿槽盘吸虫感染率为0.48% , 圆形线虫感染率为0.11%,肺线虫感染率为0.04%。下面列出已知寄生虫的信息:

 

 

 

虫种名

寄生部位

报告地区

鹿槽盘吸虫Ogmocotyle sikae

小肠

陕西佛坪

西氏蛔虫Ascaris schroederi

小肠

川、陕、甘及动物园等

熊弓蛔虫Toxascaris selena ctis

小肠

四川

犬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aninum

小肠

四川松藩

圆形线虫Storonglata

小肠

四川

肺线虫   Lung worn

肠道、肺脏

全兴

肉孢子虫Sarcocystissp

肌肉

成都动物园

锐跗硬蜱Ixodes acutitarsus

体表

天全、汶川、甘肃文县

粒形硬蜱Inodex granulatus

体表

甘肃文县

卵形硬蜱Inodex ovatux

体表

天全、汶川、宝兴、甘肃文县

长须血蜱Haemaphysalis aponommoides

体表

平武

褐黄血蜱Haemaphysalis flava

体表

汶川、平武、北川、甘肃文县

豪猪血蜱Haemaphysalis hystricis

体表

天全

北冈血蜱Haemaphysalis kitaotai

体表

平武、北川等地

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

体表

平武

大棘血蜱Haemaphysalis megaspinosa

体表

宝兴、平武及甘肃文县

猛突血蜱Haemaphysalis montgomeryi

体表

文县

汶川血蜱Haemaphysalis warburtoni

体表

天全县

台湾革蜱Dermacentor taiwanensis

体表

天全、宝兴等地

大熊猫蠕形螨Demodex ailuropodae

毛囊、皮脂腺

上海、重庆动物园

熊猫食皮螨Choriop tes panda

皮肤表面

川、陕、甘及动物园

大熊猫足螨Choriop tos panda

四肢

成都动物园

熊猫鬃蚤Chaetopsy llaailuropodae

体表

四川平武

圆钩鬃蚤Chaetopsy llamikado

体表

成都动物园

 

                       蛔虫病简介

   大熊猫蛔虫病的病原为西氏蛔虫 ( Ascarissch roederi) , 1939 Mcintosh对美国的动物园内一只来自中国四川的幼年大熊猫进行了调查,在该大熊猫内获得9条蛔虫标本因该蛔虫在雄虫泄殖孔上方和下方的突起上有特殊的小棘区域,从而与其他蛔虫不同,被命名为西氏蛔虫的新种,隶属于贝蛔属 (Baylisa scaris)

孔繁瑶等对西氏蛔虫的形态作了详细的观察与描述。Kikuchi对这种蛔虫的成虫作了扫描电镜研究。西氏蛔虫为白色或灰褐色,虫体粗大。头端有3片唇,分别为1个背唇和2个亚腹唇,且唇内缘有细小唇齿。西氏蛔虫的头乳突和头感器与猪蛔虫相同。雄虫长 76 ~ 100mm 1419mm尾部向腹面弯曲,有肛前乳突 6784,肛侧乳突 1,肛后乳突 5,其中有 2对为双乳突 , 泄殖孔上方有新月状突起,其上有小棘 8 ~ 10 ,而泄殖孔下方半圆形突起上有小棘 1114  有一对等长度的交合刺长度为 0.471~0.636 mm末端钝圆不分枝。雌虫长 139~189mm,25~40mm,阴门位于虫体前部,距头端40~53mm尾长0.729mm1.260mm。虫卵呈黄色至黄褐色,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基本对称,两端钝圆,虫卵大小为67.50µm~83.70µm x 54.0070.70 m,卵壳有3层膜,最外层为蛋白质外壳,布满长5.67µm~1.80µm 的棘状突起。这些棘状突起在扫描电镜上呈粗壮的圆锥形是与其他蛔虫卵相区别的特征。虫卵的第二层外膜为较厚的透明的几丁质外壳,第三层为薄而透明的内膜。

邬捷、李建华等对西氏蛔虫的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作了观察和研究。在 28条件下西氏蛔虫卵 4~5 d形成一期幼虫9 d形成二期幼虫含二期幼虫的虫卵感染大熊猫后 7793 d ( 253个月以上 )蛔虫发育成熟并开始排卵。西氏蛔虫卵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 4条件下经 60 d仍未发育处于单细胞期,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