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职工文化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态文化 > 职工文化
守护秦岭大熊猫:他们从简单到不简单
分享到:
时间:2023-12-28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浏览次数:844

        在秦岭深处的陕西省佛坪县,有一处颇为“神秘”的地方——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报告显示,栖息地内大熊猫种群密度最高的保护区就是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秦岭大山中的野生大熊猫

        我国建设保护区保护大熊猫始于1963年,实施就地保护,并开展易地保护(迁地保护)作为就地保护的补充,有效保护了野生大熊猫种群和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系统。

        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成立,目的在于打通大熊猫种群隔离通道,将孤岛状的局域种群联通起来,让大熊猫更好栖息、生存和繁衍,为生态系统的长期保护提供保障。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动物,生活在高山密林中。现生种大熊猫是始熊猫-小种大熊猫-巴氏大熊猫的直系一脉相承演变下来的,现有两个亚种。一是生活在秦岭山系的秦岭亚种——秦岭大熊猫;二是生活在四川和甘肃两省内五大山系的四川亚种——四川大熊猫。受地域等限制,比如被汉中平原隔开,这两个亚种生殖隔离达30万年,形态出现明显差异:秦岭大熊猫头脸圆似猫,四川大熊猫吻突长像熊;秦岭大熊猫基因更古老,数量更稀少,偶见棕白色个体。

        秦岭是最中国的一座山,无数生命在这里停留和繁衍,大熊猫在秦岭的庇护下生活超过800万年。

 

                                                                                                                                                  秦岭秋色

        大熊猫是恐龙时代的大型猛兽,同期小伙伴们纷纷倒毙时,大熊猫种群幸存下来,其原因除秦岭独特的地理区位之外,在于它进化出绝妙的生存策略,最重要的生存适应就是对食物的适应。从食肉到特化为专食竹子,为了生存,大熊猫彻底退出与肉食动物的竞争,选择以风险小、成本低的竹子为食,竹类植物占到食物构成的99%。

        但这并不能护佑大熊猫安全存续,建立保护地就地保护,是科学保护从远古走来的大熊猫最有效的方法。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秦岭中段南坡的陕西省佛坪县,建立了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野生大熊猫种群及其森林生态系统。

                                                                                                                                        秦岭的春天繁花似锦

        自成立以来,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自然资源监测、珍稀濒危动物救护、大熊猫易感传染病防控体系、社区共建、自然教育等方面形成了工作规模。掌握了区内大熊猫活动规律和分布格局,摸清了大熊猫同域伴生动物的种类及分布格局,实施两次自然资源本底调查,在保护和修复濒危珍稀物种栖息地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区内及周边的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对周边地区资源保护工作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 

在保护区的一天

        一大早,刘坤、曹庆和淡中豪三人就开始巡护监测样线,除了工作需要的设备外,因强度不大,路途不远,不需要带给养。早饭后,他们轻装出发,开始他们平常的一天了。

野生大熊猫保护业界有个共识:在秦岭,幸运+跑断腿,就有可能看到野生大熊猫。看看们的运气如何?

        巡护员的巡护监测工作主要包括个方面。第一个是监测。监测是定期在固定线路上进行,具有长期性。主要是调查记录保护区内关键物种的数量、行为等,记录样线上的重要信息。比如主要保护对象动物,及主要伴生物种羚牛、金丝猴、鬣羚、林麝、雉类等实体或痕迹的数量;粪便、毛发、食迹、卧迹等活动类型。第二个是巡护。根据工作需要,巡护可随时开展,主要是及时排除干扰自然资源的影响,打击针对野生动植物的违法活动。第三个是记录和管理,主要是编制巡护日志和问题报告,记录土壤、水质、气象、植被变化等,以便后续处理和管理。

         一路上,他们小声地讲着看到的一些植物的奇妙之处,一种动物或植物,一旦叫得出它的名字,就会感到亲切。一天下来,虽然没能看到野生大熊猫,但看到了红外相机拍摄的野生大熊猫影像,看到了大熊猫、羚牛、野猪等野生动物的的新鲜粪便、爪痕、食迹等活动痕迹,足以令人兴奋。

                                                                                                                                                羚牛

                                                                                                                                                 金丝猴

 

                                                                                                                                      野生大熊猫

保护区一线工作者的半辈子

        在佛坪保护区,常常听人们说起这里走出过大学教授、国家公园领导、二级教授、动物学家、植物学家、奥运火炬手、梁希科普奖获得者等等,这些人是佛坪保护区巡护员中的一员,都曾用脚步丈量过佛坪的监测样线。  

        56岁的曹庆就是其中优秀的一员。提起过往,曹庆说,收获比失去的更为珍贵。

        22岁大学毕业来到的佛坪,工作、生活了34年,曹庆看上去仍是典型的关中人,直爽倔强。她留着短发,说话快而急促,走起路来风风火火,依然觉得有很多事物等待着发现,她珍惜每一次学习交流机会,与世界保持同频;她享受年轻同事称呼她“老师”“阿姨”,与他们谈工作、聊时尚。

        回想20世纪90年代,初到小城,看到被秦岭连绵不断的大山团团围定,曹庆也产生过离开的念头……

        曹庆非常感谢恩师李广毅教授,正是他一次次的鼓励,才使自己走出了最初的迷茫。

        因为自己淋过雨,总想为别人撑把伞。曹庆和年轻同事讲的最多的是“成长的环境,在每一位从业者面前都是平等且公允的,要能及时调整自己,着力于适应环境、借力环境、回馈环境,这可能才是双赢。”她笑称不担心年轻人嫌自己说教啰唆,希望他们享受职业的乐趣和生活的情趣。

        2003年,偶遇大熊猫后,曹庆在事业上也开始乘风破浪。

        作为主要参与人员,曹庆参加过秦岭大熊猫产仔育幼洞穴生态学特征研究、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干扰因素评论系统研究、秦岭大熊猫主食竹种类及分布格局研究等大熊猫国际合作项目,参加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综合调查和重点区域大熊猫种群动态调查等工作,为团队作出了重要贡献。

        也是在2003年,曹庆开启了文字保护自然新主业,一路写进了中国作家协会。

        曹庆为《中国绿色时报》《森林与人类》等报刊杂志撰写稿件,至今,发表过90多篇生态散文、生态科普文章。

        2008年,曹庆与同事合作,撰写出版了《金丝猴·绿野寻踪》。

        2016年,曹庆作为副主编,出版《三秦生物多样性精华之地》一书。

        2019年2月,曹庆的第一部作品集《我在秦岭之央·佛坪手记》出版,全书40万字。大熊猫专家雍严格为此书撰写书评:“《我在秦岭之央》既是科普的,也是文学的……作者倡导人类与动物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用心良苦,这是一种美的情怀,亦是高尚的精神境界。”次年,该书获得第九届梁希科普奖。

        2022年6月,曹庆的第二部作品集《我在秦岭之央·浮生故事》出版,全书41万字,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研究员、于1981年发现东亚最后7只野生朱鹮的刘荫增先生题写了书名。此书获得2023年度全国优秀林草科普作品奖,被陕西省教育科学技术协会和陕西省教育厅授予优秀科普图书。

        在曹庆的笔下,工作是有温度的,她对森林的描写细腻不失自然美。她说,兽奔鸟鸣唱、风吹过树梢、溪水潺潺流动,这些森林中的声音和气味,包括宁静和寂寥感,都有独特的美。

        在退休倒计时的这几年,曹庆再次开启新主业:青少年自然教育。她说自然保护也要从娃娃做起,将生态文明的种子撒向希望的田野。

        “除了领导和驾驶员岗位,我干过所有的岗位和工种。”曹庆说,在纯粹的大自然里面,远离现代化便利的生活,所有事情一点一滴去做,其实挺启发人生智慧的。人的一辈子,应该接受各种体验发生,现在看来,多经历一些,可能心境就容易宽广一点。

        不被寂寞压垮,是在基层一线从事自然保护工作的一项能力。

         与以曹庆为代表的从艰苦岁月中走过来的前辈们不同,三官庙保护站的两位90后巡护员刘坤和淡中豪,他们成长在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有着平和、开放的心态,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相信经过时间的淬炼,定会成长为参天大树。